# 前言

是的、我知道網路上已經有成千上萬的BTS Theory
這個超強綜合版可以說是我的最愛,太諷刺也太有趣了。
 

每個人的理論都一定有過度猜想、過度連結、過度解釋的地方,
就像是春日裡面很多人試著解釋為什麼V不在車上,
然而事實只是拍MV時他跑去上廁所了。

 

這其實就是MV有趣的地方。
因為它在說故事沒錯,但又依著歌曲而活,不是獨立的存在。


譬如,我們都能理解,現實世界中一個歌曲和MV的誕生,
不會是導演跟BTS說:「嘿、我要拍一個你不知道是只有JIN活著,還是只有JIN死了的故事,
喔對了,J-Hope你嗑藥、Suga你玩火、JK你被車撞、Jinim你溺斃、V你殺了你爸,
你們根據這個劇情開始寫歌編舞吧!」

不可能吧?

所以說一定是先有了歌曲,再由MV來配合主題。

花樣年華是什麼?青春,美好的歲月。
大家想到傳播媒體裡的青春,一般想到什麼?夕陽下的奔跑、曖昧的接觸、不敢送出的情書、一起做夢的朋友

但現實是什麼?
青春期,一個要大不大、說小不小的年紀,
一個混亂、挫折、現實壓迫、情緒起伏大、自我認同迷惘的時期
愛情、友情、親情、夢想,
同時是追求,也同時是壓力的來源

青春甚至是對未來美好幻想破滅的開始。

這就是BTS的花樣年華與眾不同的魅力,它太真實了。

 

# 基礎

MV藉由影像說話,但它終究不可能拍一個電影出來
因為故事說滿了,那就開燈、閉幕、散場,沒有人會繼續留下來研究
它必須留白,留白才能曖昧不明,
讓每一個理論都有其可能性,也讓每個觀看者都能在這中間看到一部分的自己

而且拍成電影就喧賓奪主,把歌曲變成配樂了
 

接下來我想說說奠定於「MV是因歌曲而生」的基礎,並參考大量網路上已有資料,
所寫下的我的BTS理論。
 



分成三個大項:歌曲主題、人物分組、MV層次

 

#1 歌曲主題

大致上可以藉由Boy meets ____來開啟幾個主題:

愛情、夢想、青春、誘惑(或者說是罪)

其中又以七人之間的友情與心理狀態作串聯

 

#2 人物分組

而七人的分組上,又可以分成兩大類:夥伴、對應

夥伴類是指這兩人是基於各種原因湊在一起的,他們的經歷彼此影響
也是在MV故事裡很明顯的:Suga&JKJimin&J-hopeRM&V

對應類則是這兩人在青春中,有著類似的、必須處理的問題
透過WINGSlogo、四張專輯的照片分組
和血汗淚MV可以得知為:Suga&JiminJ-hope&VJK&RM

 

# MV層次

最後是MV的層次

現在在網路上大概分成兩類理論,一種是探討故事情節、死亡順序
一種是六人作為情緒、人格存在,Jin才是真正的「人類」

而我想左擁右抱,採取中壢居民的特色:兩個都要

我認為MV的確存在一個七人行的故事,
然而每個人除了在故事扮演角色外,也成為青春中某種情緒、人格的象徵符號
也就是「這種類型的人在青春中面對這個問題時,他的反應是什麼?」
以及「他的解決之道或下場是什麼?」

而能讓所有成員在跑劇情的同時,又完成自我符號化的關鍵
──就是Jin


前面的人物分組沒有提到Jin
當然不是因為JK說他的人生很尷尬我們就忘掉他

可以說:Jin是獨立於這六人之外的另一個存在,他沒有自己的「劇情」
又明顯類似於主角的身分,演出人們在青春中的身分

於劇情層面,Jin是接收大家反應的人,他是攝影者、觀看者,
因為六人種種事蹟而開心、難過、失落,

在心理層面,他則是受了各種情緒影響後,
有主導權的,作出選擇的那個「我」
這在專注描寫心理的血汗淚MV中尤其明顯

WINGSlogo變化中,我們也可以觀察到他們之間倆倆互相影響
唯有Jin的圖像是一口氣壟罩了所有人
或者也能說是六人同時影響了Jin


 

# 小結

所以MV拍了幾種東西出來:

首先是故事劇情,然後以人物敘說青春問題,
再藉由分組和符號化,說明人在其中的態度、選擇、遭遇,
最後彙整成「主角」的心理狀態

 


# 後記

半夜寫這個東西做什麼呢我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大家有意見可以跟我討論哈………………

太晚成為阿米的我現在才開始研究MV理論……………
可以說反射弧跟朴智旻一樣了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話說我在分析裡面都不會寫他們的名字,算是區隔開本人跟角色的感覺(????)


arrow
arrow

    一個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